GK http://www.gkfx-yyds.com 中国汉字传承超过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年轻的方块字,每位国人都引以为傲。 汉字文化的传承有很多种方式,这里不得不提到很特别的“牌匾”,它将汉字之美建于纸上,深刻地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令人为之向往。 至于作用和价值有多震撼,没有人能给出定论,诸位不妨以“全聚德”为例。 笔者有幸在北京生活五年之久,对部分文化还是较为了解,这三字代表的“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此至上的信念,人们在知晓它独特的文化后,无形之中就会形成一种“加分”。 从本质的角度出发,这正是华夏文明的因子,它无翅而飞、不胫而走,在不经意间浸润到我们的内心,从而产生特别的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牌匾文化价值如此深远,自然少不了一些题字的人。 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一些帝王将相、民间文人等等,总之这些人身上都有个共同点:对书法颇有研究。 据相关文献记载,明朝时期有一小店为了“效应加成”请奸臣题字,后者无意间多加了一笔,未曾想成就了近五百年的老字号。 奸臣严嵩 这一奸臣名叫严嵩,被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首,足以见得其败坏程度。 严嵩为官期间,一直把持着朝廷大权,但为了壮大个人势力,严嵩大肆提拔亲信,将整个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权力博弈,笔者认为这很正常,但严嵩从来就没走过正路。 从步入仕途之路开始,就将“敛财”作为正常工作,其他大臣看在眼里,因为权力压制却不敢吱声,只得加剧整个朝廷的腐败。 至于严嵩的“财富多少”,史书中还进行了特别描述。 封建时代下的平民百姓几乎没有土地,严嵩一个人占到了百万亩; 当时的百姓每天为了温饱劳作,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严嵩的财富多到没有准确数字; 一旦遭遇甜枣有的人就无家可归,严嵩在大明的房屋达到了1700间。 我无法想象这是什么样的概念,但严嵩将这些东西作为理所应当,只因自己在皇帝面前会“献殷勤”,让后者迷失双眼失去判断标准。 朝廷大臣每个人都应以江山社稷为重,可看到严嵩都如此祸乱,其他官员又作何感想? 如果坚持清流,哪次无意间得罪了严嵩,自己就会有丧命的风险,那还不如与其同流合污,自己有权势有财富,岂不是一举两得? 从这个角度出发,大明能有后来的贪腐,严嵩必然功至首位。 自作孽不可活,严嵩以为自己做得完美无瑕疵,没想到被别人下了一盘大棋,个人被罢免官职不说,全家的财产都被没收,只能落得颠沛流离的下场。 抛开他的结局不言,严嵩能够步入皇帝的法眼,必然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两把刷子”,特别是书法造诣上,引得了当朝天子的喜爱。 小店题字 严嵩在朝廷上掌握着大权,自然少不了一些“趋炎附势”之人,时不时地拍拍马屁,自己就会得到超乎常人的好处。 不过有人则是十分欣赏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比如这位小店老板,专门委托其为店铺题字。 经过了解,严嵩得知这家小店是做“柴米油盐酱醋”生意的,随后“六心居”的店名横空出世。 不过还有传言说这家店是六个兄弟合伙开的,严嵩希望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六个人的心始终在这个店铺中。 名字是想好了,题字怎么弄?一下子提两个要求又不好说,店主便找到了严嵩夫人帮忙。 后者每天在家中练习,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严嵩在退朝后偶然看见夫人在练字,随后拿来纸币,将“六心居”龙飞凤舞地写了出来。 但仔细去看,严嵩发现总有一点不美观,何况这个寓意有过分解读的空间。 生意本来就图一个好兆头,做好了自己也能跟着沾沾喜气,这还没开始就已经“六条心”了,到时候倒闭了一听是严嵩题的字,势必会遭到人们议论。 随后严嵩在“心”上又点了一笔,“六心居”也成了“六必居”。 严嵩的妻子还以为丈夫把字写错了,因为怕麻烦也没有说话,随后将其交还到店主手里,“六必居”的名号从此打响了整个江湖。 如今的人们只要来北京旅游,就会到六必居打卡,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人们更多地是想一睹严嵩所题牌匾的真迹。 笑侃人世间 “六必居”这个名号,从1530年出世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500年。估计连题字人严嵩本人都没想到,自己最初的无意之笔,成就了这样的“老字号”,他的内心将会是何种欢喜? 抛开本店的食物味道不言,这三个字更大程度上也成了一种“文化标志”。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从旁观者角度出发,书体方圆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单论“六必居”这幅牌匾,它都算得上无价之宝。深究这些文化的背后,正得益于华夏文化的久远和厚重,否则也不会流传到今天。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