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核名 https://www.yfcsgw.com/gongsiheming.html 水晶洞,美国阿拉斯加无人区,2019年7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阿尔帕12STC机身,飞思4150数码后背,佳能TS-E17mmf/4L镜头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冰洞我去过不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能这样让我一见倾心。她如同一个水晶宫。洞顶的冰非常薄,非常干净,如同半透明的蓝色水晶。光线可以穿透进来,整个洞内巨大的空间都笼罩在一种蓝色的辉光里。地面的激流如万缕银丝,奔向远方。 冰花之焰,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2015年11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佳能5DSR机身,佳能EF11-24mmf/4L镜头 对构图和透视应用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前景的冰花非常美丽,但其实非常小,只有几厘米大。通过广角镜头的夸张,我们能把这极易被忽视的美丽细节和宏大的场景组合成一个完美画面。 沙漠花园,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2019年3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佳能5DSR机身,佳能EF11-24mmf/4L镜头 三月的美国西南沙漠,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极端炎热荒凉的不毛之地,春风沉醉、鲜花满地,花丛中,仙人掌绿色如茵。 隧道尽头的光,美国锡安国家公园,2015年1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尼康D810机身,尼康AF-S尼克尔14-24mmf/2.8G镜头 著名的“地铁隧道”平时就很难到达,需要负重走来回6-8小时的陡峭山路。在冬天,路上全是冰雪,造访它就更加困难。当我看到有连续数天不同寻常的寒冷天气后,就提前到达公园门口住下等待。大雪一停我立刻进山,拍到了这些罕见的冰柱。 北极光环,挪威罗弗敦群岛,2018年3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阿尔帕12MAX机身,飞思3100数码后背,罗顿斯德HR180mm镜头 罗弗敦岛上雪山上空的奇特幻日现象。幻日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天气寒冷,空气中出现大量六角形冰晶的时候,光线在冰晶里折射,形成迷人的光晕。 云端之上,斯洛文尼亚山区,2018年12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 阿尔帕12MAX机身,飞思3100数码后背,罗顿斯德HR180mm镜头 东方灿烂无比的朝霞映红了巍峨连绵的阿尔卑斯雪山。山间的浓雾仿佛听到了我心中的祈祷,拉开了神秘的面纱。教堂所在的山头恰到好处地飘浮在云海之中,如圣坛一般庄严。这个遗世而绝美的小教堂,仿佛是一座指引众生前往天堂的灯塔,傲然挺立在群山之间。 倒影峡湾银拱,美国犹它州格兰峡谷国家旅游区,2019年4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阿尔帕12STC机身,飞思3100数码后背,罗顿斯德HR50mm镜头,信达赤道仪 午夜过后,璀璨的银河拱门在神秘的倒影峡湾上空升起。为了到达这个极其偏远但绝美的地方,我自驾高速快艇,穿过浩瀚的鲍威尔湖,然后从岸边爬上悬崖去露营。这可能是历史上技术最复杂,尺寸最大的一张风光作品。由数十张装在赤道仪上的数码后背拍摄作品拼接并合成景深而成。总像素高达6亿。这幅作品2019年8月在北京达美艺术中心以6×9米的巨幅超高清灯箱展出,引起轰动。 大海的咆哮,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海岸,2015年7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佳能5DSR机身,佳能EF11-24mmf/4L镜头 夕阳西下之时,滔天巨浪扑向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岛。来到这个岛非常困难,必须在长途背包跋涉后,算好低潮位才能趟水上岛,并一定要在涨潮前回到岸上。 魔界午夜,加拿大育空山区,2015年9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尼康D810机身,尼康AF-S尼克尔14-24mmf/2.8G镜头 午夜,神秘的极光在北极圈附近远山的天空中旋转。 日暮连日出,冰岛众神瀑布,2018年6月。摄影:胡亦鸣(©YimingHu)阿尔帕12MAX机身,飞思3100数码后背,罗顿斯德HR23mm镜头 这个马蹄形瀑布极其壮观。冰岛夏天会出现极昼现象,午夜12点前后日落,凌晨1-2点日出。晚霞尚未落幕,朝霞即已呈现。自以为走遍世界见多识广的我,那天的云彩依然让我目瞪口呆,绝对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奇异最美的晚霞。不只是因为晚霞的色彩,也不只是因为这样的色彩染遍天空,360度无任何死角,更让人震撼的是天上的荚状云,形状太奇怪,如同外星战舰或飞碟。这样的云我只在极地附近或巴塔哥尼亚上空见过。而且这样的红云从日落到日出,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李红霞:谈谈你的书《极致之美—云漫风光摄影手记》,以及你与大自然的情感联系? 胡亦鸣:《极致之美》是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述现代风光摄影理念和前后期技术的教科书,印数近2万。在书里我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和风光摄影有关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献给读者,希望它能帮助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风光摄影爱好者或专业摄影师,我试图尽可能系统详细地把国际上最前沿和最关键的新思维方式、新想法和新技术都带给大家。同时我在文中穿插了大量实例、心得和前后期完整步骤,用以补充理论部分。我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读者“怎么做”,更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让读者能举一反三,在千变万化的自然风景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拍摄到理想的作品。 对我来说,风光摄影,特别是带有探险性的大风光摄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我能完全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她的华丽、她的壮美、她的狂野和她的温柔。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的风光摄影师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一群人。我太多次身处群山或沙漠之间,站在全世界最奇特最美丽的地方,一次次亲眼看到壮丽的日出日落、璀璨的星空、神秘的北极光、如诗如画的宁静的晨曦……我们目睹的美景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尤其那些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大城市里舒适的床上的人,可能难以置信,更别说亲眼目睹,我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向往自然,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瞿:中国专业的风景摄影师,由于市场问题,很难用拍摄的风景摄影作品维持生活,你觉得这是不是影响中国风景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胡:作为专业的风光摄影师,大家得学会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新时代。其实原来在西方,靠把作品作为艺术品在画廊里卖钱来维持生活的也是少数,毕竟画廊的数量很有限。以前绝大多数职业风光摄影师是靠把作品版权卖给杂志、书、明信片、日历、壁画公司等方式谋生,还有些靠商业拍摄养活自己,然后去拍风景去实现自己的艺术想法。 本来这样平安地过了几十年,可微图库(Microstock)突然兴起,每一张照片只卖几美元。还有不少业余爱好者乐意免费把照片给媒体使用,只要挂个名字就高兴。结果一大批职业摄影师又没法靠卖照片版权活下去了,于是现在大家纷纷转型。大部分职业风光摄影师现在的主要收入是靠带摄影团。 在中国,靠作品维持生活的确同样困难,但这不应该成为摄影师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摄影本身不会是一个发家致富的行当,但只要努力和有天分,多数还是能找到以摄影养摄影的各种办法。 作者简介: 胡亦鸣(网名云漫),电子工程博士、计算机专业终身教授、职业风光摄影师(瑞士阿尔帕相机荣誉摄影师、卡色光学全球形象大使)。他的足迹遍布世界,作品被奥地利超级巡回赛组委会等机构以及世界各地众多私人收藏,被苹果公司等商业公司、艺术和印刷品公司和非盈利机构使用。2018年8月在北京达美艺术中心举办大型《极致之美》个人影展,2019丽水摄影节上举办《极致之美》个人影展。 *节选自2020年第05期《中国摄影家》杂志,原文标题《极致之美——访风光摄影师胡亦鸣》,摄影/[美]胡亦鸣采访/瞿勇李红霞。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编辑|田相洁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